这种竞争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每年学费加吃、住的费用,一个学生要花销3.3万多美元,4年大学要十几万美元。但学生毕业后一般皆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快赚大钱把学费翻回来。以商学院为例,它被世界金融及商界权威机构评定为全世界第二。哥大商学院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是每年14万美元,每个毕业生平均得到5个工作邀请。商学院其实还不是最高的,医学院、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一年挣20万美元稀松平常;而哥大的新闻学院(每年一度的美国文学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就在这儿颁发)、国际关系学院都是美国第一,既出挣大钱的主儿,又出名流政客。美国现任国务卿、国家许多重要部门首脑、媒体垄断者以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皆出于此。常春藤盟校一般都很会造势。每年召开很多大型会议,邀请名校友,征集募捐,特别是邀请富豪、政要、名流成为校董(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官之前即曾任哥大校长),俾使其财源滚滚而来。名校毕业生一般都乐于向母校捐赠。在哥大,从巨大的教学楼(有的耗资数以亿计)到教学设备、到学校的大门,小至桌椅板凳都有学生和历届校友捐赠。由于常春藤盟校资金雄厚,待遇好,对其欲得之才慷慨付酬,故而它几乎延揽了其欲获得的全世界的名人和知名教授。当然不只是它的高薪,还有它提供的科技人文环境以及条件、设备,使得大部分科学家愿意在此丰厚合宜的条件下工作和开创成果。在美国,这一切都在一种认可了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讨价还价中,常春藤会出最高的价码和最优渥的条件“挖角”。它当然不只是“掠夺”第三世界的人才,而且也从从欧美最著名的学术重镇中延揽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