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美国名校”去标化“浪潮下,中国学生如何应对

  • 留学家长报
  • 2025-02-26 04:03
  • 34
  • 手机版

2025年【出国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留学院校申请条件是什么?留学费用是多少?学校留学专业都有哪些?

点击咨询

说起考试成绩,一直以来它可是中国留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时的强项。然而,美国大学真的这么看重考试成绩吗?在近几年年,美国开始了一波“去标化”浪潮。

美国名校”去标化“浪潮下,中国学生如何应对

去年夏天,芝加哥大学宣布从2019年开始将学生标化成绩变为可选项(test-optional)。

这项举措背后的原因,在芝加哥大学的官网上明确呈现:

GPA和考试成绩不是衡量你的唯一标准。我们想看到,你通过申请材料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

虽然在过去的三四年内,美国有超过1000所高校(包括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都推行了类似的招生政策,比如维克森林大学也明确表示不再把托福和satact作为考核的标准。

美国高校放弃标准化成绩作为入学标准,一方面是为了追求高等教育平等化,让那些来自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跨入高等学府的大门;另一方面,高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去标化”意味着需要付出的更多

对于从小经历应试教育,擅长“标化高分”的中国申请者来说,在入学申请标准中弱化标化成绩,仿佛晴天霹雳。

就像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和财援主任James Nonorf说的那样,标化考试不会是大学申请的主导因素,也不应该成为让很多学生失去申请机会的原因。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机会得到好的教育资源,无法像其他申请者那样很好地准备SAT或ACT考试,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申请路径,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拥有进入顶尖大学进修的机会。

SAT和ACT分数变为非强制性要求,为啥只适用于美国本土申请者?

主要原因是面对国际学生申请时,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申请材料很难成为美国大学面试官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因此SAT或ACT考试就成为了美国大学衡量国际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依据。

例如,哈佛大学给出的录取学生SAT中间分数段是1470~1570分;仅仅按照这个标准,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考出了可能进入哈佛的分数。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夸张?所以,取消或弱化标化考试,为的是放宽而非降低录取门槛。

SAT或ACT考试分数或写作成绩从强制要求变为optional(可选择),表面上看是削弱了对标化考试成绩的要求,但实际上这些顶尖高校对其他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即使你是名校的学生,软件实力也得有

美国大学把特长、课外活动、性格、教师推荐书等软性申请条件,计入考量内容的申请系统,这让不少中国学生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背景可以了,成绩也OK,然后还拿这些卡人,申请美国名校真的太难了……

很多学生和家长却错误地认为,国外的大学之所以会有这些要求,是在考核申请者在过去获得过什么样的成就,例如在哪些比赛中得到什么奖项,或者在课外活动中取得了多么优秀的成绩等。其实学校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生参加过的活动,看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怎样的能力,从而判断一个学生是否适合在自己学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即使是那些想要申请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顶尖藤校的美国学生,虽然SAT写作成绩不再是必要条件,但还是需要提供高中在校期间的学术论文。这说明,学校所看重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而是一个学生在学术专业度、批判性思维、表达逻辑等综合能力上的表现。而这,恰恰也是很多国内高中,甚至是不错的国际班,在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培养方向。

今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取消SAT和ACT的硬性要求。申请者因此要“交换”的是长期学术能力的展现,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将是一个新层次的挑战。

因为,对于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较量,不会单单在学术能力了,而是在于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检验。也就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时具备,才是美国名校真正想要录取的人才。

不看标化成绩,那看什么?

和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高分至上”不同,美国的高考一年内可以考多次,而分数也不仅仅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美国大学录取考生,除了SAT分数,还会通过申请者的实践经历和个人陈述来考查他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一流大学,常常会拒绝录取SAT高分、甚至是满分考生的重要原因。

“现在所有人都过于看重考试的重要性,认为除了高分其他的就都不需要了。但是在美国,获得高分并不能保证一切。我们一直在拒绝一些拿到高分的学生。” ——南加州大学招生办主任Tim

相对于日渐飙升的标化成绩,面试官更在乎这份成绩背后有没有与之相匹敌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以及这些学术指标和荣誉背后的人是怎样的。如果一个光会答试卷却不会适应美国大学生活的求学者进来,那无疑就违背了美国大学想要“认识你自己”的真相了。

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大学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列表、申请文书、面试的考察,希望能把他们筛选进来的人变成真正有所贡献,俘获于自己内心的人。也就是说筛选出来的这些人才能真的能更好领悟美国教育的真谛。

从成功案例看名校录取标准

耶鲁大学的小姐姐在她的个人陈述里只讲了一件稀松平常的故事:骑大象。

她讲到自己本性里畏惧自然和不确定性的事件,而动物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在泰国第一次骑大象的时候非常害怕。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大象偏离了既定的路线去了一颗芒果树,令她意外的是,自己不但毫发无损,还能顺带摘到几颗芒果。

这篇文章为啥吸引招生官的注意力,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可以展现她的个性化,更能体现出她与其他申请者的不同,

很多申请者会苦恼,在自己十七八岁的经历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以记述,脑海里翻来覆去能称之为“大事”的或许只有某次获奖或是参加的某个大型活动。但其实,招生官也并不指望看到你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一次爬山的经历,一次回乡的团聚,他们希望读到的是关于你自己的真实的、平凡的小事,并看到你是如何从这平凡小事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

从标化考试决定一切的圈圈中走出来

对于在标准化考试底下艰难生存的中国学生来说,是时候走出这个“圈圈”了。我们以前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想要什么,从某个程度上说,美国大学申请提供给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开始认真地探索和认识自己内心。而这种探索是必须的,也是终身的。

因此,如果想要被美国顶尖高校录取并在入学后更快地融入美国文化,中国申请者应适时地将关注转移到自己本身的热情所在,并且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刷分,企图用厚重的奖项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在大家准备申请的过程中,就要早早做好规划了。你要明确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倒推现阶段你可以做什么活动,怎样去丰富你的个性,让招生官看到你这个独一无二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有趣的,那恭喜你,你成功引起了招生官的注意,名校就在向你招手。


【微语】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能读到其中一页。

本文地址:https://www.liuqiuyi.com/liuxue/236542.html

转载说明:文章《美国名校”去标化“浪潮下,中国学生如何应对》由【留求艺】原创发布(部分转载内容均有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美国名校”去标化“浪潮下,中国学生如何应对的相关文章

留学家长报


留学家长报是由常青藤学生及家长创立的面向中国留学生家长的线上读物,内容真实、中立、客观,给予留学生家长们最贴心最实用的资讯与信息。

留学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