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路可走,为什么要选出国留学
...选择,我们都会问,为什么?凭什么?值不值得?套用在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就会变成我每天听到最多的问题,为什么去留学?凭什么我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回国以后依然拿8000-10000...
人生有很多路可走,为什么要选出国留学?
人类社会里的三大问题,并不是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而是面对每一个选择,我们都会问,为什么?凭什么?值不值得?
套用在留学这件事情上,就会变成我每天听到最多的问题,为什么去留学?凭什么我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回国以后依然拿8000-10000起薪?值不值得花时间又花钱,在留学这件事情上?
所以,今天
我们来好好谈谈留学这件事情,到底能带给你什么?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朋友和我聊天说她正抱着一本和百科全书一样厚的教材,在图书馆学习,“临近期末,很多场考试,挂科了会很惨”。其实这是每个学生都会有的状态,一点也不稀奇,只不过,她手中那边百科全书一样厚的教材,是全英文的。
有个大二的姑娘跟我说,英文不是特别好,对大学的环境失望,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问我有没有办法,能不能出去读书?她妈妈说她在家“一指不沾阳春水”,也不是学霸,不放心她离家。后来她还是选择出国了,假期回国,雅思考了7分,在美国的某大学一直保持着GPA3.8的好成绩,洗衣做饭一把好手,前不久带着她妈假期美国自助游,现在准备申请研究生,还递了教学助理的申请。
著名的收藏明星马未都老师说,我们都很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达到一个内心的一个标准。人都追求自己内心的,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焦躁和痛苦。
很多有钱人,都不是一般的有钱人,生活非常的痛苦,老想逃离这个现实。我们要有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最浅的是我们今天去看一场电影,去听一支歌。深的是我们要去读一个文学小说,感受我们的唐诗宋词带来的愉悦,这个愉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法国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出国受教育这件事情,能都带给我们什么?
那么,每一个有过留学经历的孩子,不会告诉你,能出国有多洋气,他们因为一个外国文凭挣了多少钱,在国外吃喝玩乐多开心。我想,他们会告诉你,留学改变了我的思想,给了我一种,把我丢在任何环境里都能生存的能力。
具体一点就是: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
老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这就是意义吧。
“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东邪西毒》
翻过山的人会对没有翻过山的人说,山后面不过如此。但还有很多人从没有翻过第一座山。
尊重个性的自由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都希望好好念书,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对别人各种各样的人生也缺乏包容心理,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别人的生活,用一种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只求同,不存异,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杀了,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在国内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要顶住各种世俗压力。
“一些过去比我们读书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在的印象里,父母晚上从不应酬,也不看什么电视,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现在,的妈妈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兄弟认为,父母的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让他们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一点,至关重要。
名校为啥奉行通识教育,因为它能让你有能量一直跑下去
所以,其实,所谓英美名校只是做了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一旦学生拥有了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他人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那么美国的学校为何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他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一群毕业生?美国科学院于发布的关于念研究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的书里提到以下几点:(节选)
Intellectual Skills(知识技能)
Honesty(诚实)
Curiosity(有好奇心)
Imagination an creativity(培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Capacity to raw logical inferences from observational an experimental ata(从表面现象推导本质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
Ability to conceive an explanatory hypothesis an esign critical tests to evaluate it(要能对产生的实际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方案解决它!)
Communication Skills(交流技能)
Capacity to retrieve information from publishe sources(提取信息的能力!)
Skill in graphic isplay of information an ieas(会用图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最直接的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应该努力培养!)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人格特征)
Motivation an rive(应该学会自我激励!)
Self-confience(要绝对自信!)
Depenability(让自己值得信赖!)
Initiative a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不要因失败而放弃,有主观能动性,勇敢的行动!责任心很重要!)
Capacity for objective self-criticism(不断进行客观的自我批评,别人的指责有一部分在于自己的错!)
Habits of Work(工作习惯)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time (高效利用时间!)
Persistence—ability to see things through to completion (要坚持到最后,不能轻易放弃,其实一开始需要认识到结果,对工作有一个全景的假设!)
Capacity for sustaine intellectual an physical work (劳逸结合!只学不玩儿,聪明的孩子会变傻!All work an no play makes Jack a ull boy!!这是科研中更应该注意的。)
Orerliness(条理,别乱!)
Mechanical Skills (动手技能)
美国名校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分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而本科阶段,学生们应该学“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ge)”,而不是“雕虫小技(Skills)”。
在很多英美名校,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比中国学生少,但知识面却要广很多,社会经验也更丰富,综合能力(写作及表达能力、科学素养)更强,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好处——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而这,会给学生的人生长跑带来持久的后劲。美国曾统计过各大学毕业生的入职年薪,前10名,除了工科较强的斯坦福和以商科见长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之外,其余清一色是理工大学,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佐治亚理工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名校都不在其列。
但对比15年后的薪资情况时,那些以通识教育见长的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就挤进了前10,超越了以工科、商科为主的大学。收入虽然并不是衡量毕业生价值及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但至少可以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座“大藤”(最著名的常春藤)里,耶鲁尤其强调文科和艺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在耶鲁,本科生三年级以后才选专业,而且只要选够36门课就可以毕业,不做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不想让学生用全部时间来准备考试,以至于耽误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事实上,耶鲁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中,因为这些看似和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等。如果在耶鲁上学,却没学到这些,就失去了在那里读书的意义。哈佛强调其本科教育是“非职业专科”(Not Pre-professional),也就是说,一名本科生可以对商业和金融感兴趣并修很多这方面的课,但哈佛并没有一个所谓商业或金融的本科学位授予TA。
认为,这两段话就折射出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亚裔家长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很多中国学生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因为现实的利益而学习。不少人上大学是为了拿文凭,拿到毕业证就意味着考试生涯结束了,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用学习了。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会变得更熟悉和热爱中国文化——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非常幸运。会觉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感人。会非常珍惜中国文化中“人情味”这一点。觉得中国人有一种忍辱负重如平常、总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动的生命精神。还有中国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是非常令人感动。
记得,王思聪首次在一个互联网收费问答平台上接受网友的公开提问,消息传出后,提问价格一路飙升,从每回答一道题3000元一路涨到了4999元,据说你们的老公当夜收入超过了12万,真是应了那句话,越有钱的人越有钱。
王思聪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是海归,他5岁起被送出国,在新加坡读小学,中学毕业于英国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英国一所著名的贵族高中),大学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哲学系。
在这次真人问答中,王思聪谈到了一些自己对于出国留学的体验和看法。
网友:出国留学对你来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王思聪:出国留学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你25岁,35岁,5岁出国肯定是不一样的经历,那对于我而言,我是5岁出国的,我觉得我的收获是最多的,因为西方教育一定是更好的嘛。
我的收获是我会说英语,我学习并了解了西方文化。但是最大收获的一定是一个思维模式,你会更客观、理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我觉得最大收获是产生了一个有自己的、自主的判断的能力,并且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我觉得是对中国教育来说是比较有压迫性的吧。
网友:那么,应试教育和国际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又是什么?
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通常学生会做很多前期功课和独立研究。而中国的教育方式通常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学生是被老师牵引着走,而不是主动的去参与课堂。所以中国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非常的被动。一旦离开引导人,就不知所措。
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国外教育体系的一大特征。哪怕你的答案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差十万八千里,只要是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过程,都会受到鼓励。
中国的教育往往是一个标准答案,不允许你自己独立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害怕犯错,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不敢表达,也不敢去思考。
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中式教育中,老师和学校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不敢挑战权威的,老师也不允许学生去挑战权威。在之前BBC纪录片《中国的秘密》中,王思聪谈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压迫就是:“你的思想不符合主流意识,你就是错的。”
但是西方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鼓励学提出建议或者质疑。学生要对接受到的信息有一个判断的过程,以此来验证信息的来源和正确性。
自我认知能力
有很多中国学生从小一直在父母的保护和呵护下,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所有的选择,所以他们不太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喜欢什么。等到长大成人后,他们做的选择要不就是依赖于父母,要不就是依赖于社会中其他人的意见。
但是西式教育非常注重培养一个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自我,发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钻研自己的兴趣。
因而在两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很大的不同。
出国留学最宝贵的收获是什么?
“留学生”这个称谓并不指向一个单一同化的群体,而是一个个来自不同生活背景、有着独特的个性,怀揣梦想的个人,因此每个留学生最看重的收获和对留学意义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有的人,拿到学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获得绿卡也许就是留学的目的和最重要的收获。而王思聪所谈的对语言的掌控、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独立思考跟行动的能力这些非物质性的收获则会伴随一生。
【微语】留学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要因小失大。在留学中,你可以感悟人生,体验文化,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但千万不要迷失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liuqiuyi.com/liuxue/224186.html
转载说明:文章《人生有很多路可走,为什么要选出国留学》由【留求艺】原创发布(部分转载内容均有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选择,我们都会问,为什么?凭什么?值不值得?套用在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就会变成我每天听到最多的问题,为什么去留学?凭什么我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回国以后依然拿8000-10000...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状态,或者是对比欧美很多其他国家,英国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制相对较短:英国本科学制为三年,硕士学制为...
高考后出国留学建议大家爱先确定想要学什么专业,这是最关键的。比如想学商科类的专业,可以考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想学艺术类专业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都不错。1、先确定专业高考后出国留学建议大家爱先确......
马来西亚国际医科大学排名名列前茅,就业前景广阔,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进入医院,成为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牙医或理疗医生等等;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
...:机会多多在澳洲留学后,如果想留在当地,主要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种是联邦技术移民。...
IGCSE要选几门课?IGCSE热门科目有哪些?学习IGCSE课程,首先需要选课,IGCSE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很多学生会不知道该怎么选,今天留求艺留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IGCSE课程选课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很多理工科的学生都很纠结,他们非常想学到自己本专业“高精尖”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选择学校时考虑的尤其之多。比如学校的这个专业是不是受澳大利亚工程协会认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EA认证。比如学校的这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