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谈家庭教育
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心急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他们生命的缺乏,「是动机的来源,是目的感」。
动机——重要的学习要素
戴蒙认为,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谈论的动机,通常是通过考试、考上某个大学等短期动机。但是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purpose)存在,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活动中消耗殆尽。
戴蒙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不断强调:「目的,是驱动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而目的的厘清,在于能清楚回答「为什么我正在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它对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动机,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
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但老师、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而必须用引导、用身教和对话,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
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有了目的,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
父母、老师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学生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想学好。」例如,医学院学生永续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有一天我当了医生,就可以帮助、医治更多人。」如果 一直想到这个目的,就可以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有能量,不仅为参加考试,而是学得更好,几年长期的努力,这才重要。
目的——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
目的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但在学校里,老师、学生却从来不问为什么.科学老师教公式、原理,即使学生学得很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
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没有这些「为什么」,你无法让学生有长期的学习动机。
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学生:「如果没考好的话,就有哪些严重后果,」让学生有短期学习动机,但学生不会出于兴趣、自己把书拿出来读。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才会全心全力、自动自发的去念书,而非被恐吓鞭策。
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例如我要一辆很炫的车、穿漂亮的衣服让人家称赞我很美,或想要累积自己的财富、光环、荣耀。这些是目标,并不是人生目的,因为它们不会带给你那种「完成一件对世界有意义的事」的满足感。当然,这类自我导向目标和最终的人生目的可以同时并行,你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产品,为了赚大钱,也因为你相信可以帮助更多人探索世界。
Q&A
Q:目的可以改变吗?
A:目的可以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人生早期。因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会让人学习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例如年轻人会对成为运动选手很有目的感,但不能一辈子都是运动选手,因为年纪大了就无法参赛。但成为运动员那种自我承诺、自律的习惯,会发展出另一个目的。
一个真正的人生目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时间长到你必须要表现你的承诺,至少取得一些成就。你从中学到经验和能力,就可以朝另一个目的进发。
目的并不一定要英雄式的,你不一定非要拯救世界、医好癌症、改善环境污染。大多数人都只有很平凡的目的,可能是当个妈妈好好教养小孩、协助组织小区、加入学校的家长会、或任何艺术、音乐社团等。这些都是很小很平凡的目的,但你必须要做出承诺、采取行动、履行义务,直到实现目标,让你更投入这个世界、产生一些超出个人的影响和贡献。
Q:怎样对青少年说人生目的?
A: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说」,而是要「问」。大人常喜欢对孩子说教,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但收效甚微。很多青少年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父母告诉他们的。但父母可以做一件很关键的事,就是问「对的问题」。
以下三个问题能帮助孩子发展目的感:
一、我对什么有兴趣?我做什么最享受?什么会让我发光(trigger the spot in life)?音乐、文学、数学、体育?
二、我最擅长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年轻人要够了解自己天生的才能,若是先天聋哑,可能就不适合当音乐家。
三、这世界需要什么?世界有哪些问题、机会,可以发展成我帮助别人的所在?
这三个是孩子一定要问自己的问题,缺一不可。所以,在青少年阶段发展出目的感,需要花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数年,因为孩子需要不断地尝试。而父母能做的,就 是跟孩子展开对话,刺激他们去思考。一旦孩子有一点小小的萌芽,父母就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帮助他继续发展,要去哪种特别学校?有哪些链接、书籍或网络资源?
寻找目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热门或冷门能衡量的。所谓「实际的理想主义」,是你经过长期观察、真心信服一个目的,但也要能够检验现实。
例如,现在拍电影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职业,热门到每一所美国高中,都有非常聪明的学生计划未来拍电影。他们可能进电影学校,搬到好莱坞或纽约,等待属于自 己的机会来临,但只有极少数(不到1%)的确可以做到。年轻人当然有去尝试的权利,但他们不能二、三十年都处在那样等待、尝试的状态。从实际生活角度看,他们应该培养或发展第二专长或能力,可以转移热情、换档。
Q: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的?
A:有一点非常重要,父母要教会孩子负责任,做事有始有终。要对孩子有高期待,让他们了解,承担任何一种任务时,不要半吊子,要真正完成某件事,不管这件事多么不起眼。
举个例子,孩子养了宠物,他要去给宠物喂食、带宠物去散步,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去做。孩子需要照顾小狗,但是朋友有新玩具想去一起玩,父母要告诉他:「照顾小狗是你的第一任务,这是你的责任,做完了才可以跟朋友出去玩。」要让孩子看到不负责任的结果,养一盆植物不浇水就会枯干、会受苦、会死,这些都是在家 中可以教导的。
这是发展出承诺和责任的方式,也是让孩子学习不受其他因素分心或干扰的方式。
【微语】愿你留学的道路一帆风顺,充满快乐与收获,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本文地址:https://www.liuqiuyi.com/liuxue/223951.html
转载说明:文章《斯坦福教授谈家庭教育》由【留求艺】原创发布(部分转载内容均有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
阚凯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先生,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曲给学生带......
...
斯坦福的教授告诉你,自信和自卑的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中在最佳教授方面,加州地区大学排名也相继出炉,其中斯坦福大学位列加州大学最佳教授排名第一位,评级达到A+,还有加州理工学院位于第二等,这些都离不开加州高校教授做出的贡献,下面就随留求艺LVY学姐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名校申请...
浅谈澳洲教育制度...
...怎么处理推荐信,而且在之前的公司大展中也问过相关的教授,他们也分享了关于看完同学们的推荐信之后的感受,我觉得可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