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天才!95后中国博士留学生登《自然》

  • 留学二三事
  • 2024-10-23 19:31

今年3月6日《自然》杂志连续刊载两篇文章,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关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
这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
都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出身,
麻省理工博士四年级在读,
当时年仅21岁的曹原。

天才!95后中国博士留学生登《自然》

新闻一出,无数网友炸开了锅~

这么厉害,竟然不秃?

我们这些过了25还在读研的还活不活了?

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自然》周刊在最新发布的2018科学人物报道中,将曹原誉为“石墨烯驾驭者”(Graphene wrangler),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他们将两层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异叠在一起,并通过门电压调控载流子浓度,成功实现了能带半满填充状态下的绝缘体,继而实现1.7 K的超导电性。这一发现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为超导研究带来了新思路,也为全新电学性能的探索和工程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被《自然》杂志誉为“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意味着什么?

全球公认的顶级科学期刊有三本,《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其中,《自然》与《科学》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是综合性期刊,《细胞》则注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曾刊登过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无数科学家埋头实验室,争分夺秒,只为自己的名字能作为论文作者出现在三大期刊上。同时在三大期刊的发文数量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参考。

江湖传言,,这本创刊于1869年的英国杂志,毙稿率高达90%。科研人员如果能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在国内任何大学找到教职;发表两篇,就有资格入选“青年千人计划”,或者在“211”,“985”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

前任清华大学校长,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第一次在《自然》发表论文时,32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曾于2017年入选《自然》年度科学人物,第一次在《自然》发表论文时,27岁;

曹原,作为一个95后的在读博士生,21岁轻松超越前辈,在《自然》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一次发表两篇论文。还专门为这两篇文章配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ugene J. Mele专的评述。

可见其重视程度!

今年的《自然》年度科学人物的封面图片(见文章顶部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石墨烯的碳环结构。再仔细看,整个数字“10”由2层蜂窝状的小小正六边形填涂而成,分别为红色和蓝色,两层之间有微小的夹角,使得图像出现了重影。这点出了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魔角”。曹原是谁?

生于1996年的曹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2007年,11岁的曹原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班学习,

在一年内学完小学六年级和初一的课程。

2009年9月,曹原进入高中学习。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理科669分的高考总分,

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

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3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2014年中科大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实践导师陈玉林教授推荐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曹原在中科大的研究生导师、物理学家曾长淦说“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界,人人都知道曹原的名字。”

曹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站上有一个自己的个人站。

有关自己的介绍简洁有趣,却又让人不明觉厉。

曹原在自己的CV里,关于教育的部分,连自己的GPA都列了出来。

中科大四年本科阶段GPA 3.98/4.3

麻省理工硕士研究生阶段GPA 5/5

在迄今为止发表过的6篇学术论文中,5篇都是以第一作者署名。

通晓C/C++,Java,MATLAB,Labview Python,Perl,PHP等多种编程语言。

精通两门外语,英语和日语。自我介绍有中英日三个版本。

会谈钢琴,会用Illustrator作动画插图,会做线圈枪。

喜欢拆装各种计算机和望远镜的零部件,被导师认为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

调节情绪主要通过天文摄影,称仰望星空能让人。为什么我们的优秀人才总在国外取得重大突破?

曹原在科大的导师,曾经跟曹原共同发表过文章的曾长淦表示,中科大乐于见到他回来。不过,曾长淦预期曹原目前还是会留在美国,因为“那里更容易看到群星璀璨。”我们无从得知如此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日后的选择如何,就连曹原本人也表示对于未来的尚未明了。

曹原的成就固然跟他本人的天资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接受的扎实的基础教育也是核心因素,但同时也要承认麻省理工群星环绕,设备先进以及自由的科研环境也很关键。

单单是如此重磅的论文,能够让一个年仅21岁的在读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这一点,就足以表明美国对科研人才的尊重,对真正的研究能力的认可,而不是过多的关注资历和职称。

科研方面,资金和设备这些硬性条件,在国家如此看重科技投入的大环境下,并不是难题;真正难以解决的是经验,氛围和机制。为什么优秀的中国人才屡屡在美国取得重大科技突破?

科大校友,庄小威,杨希,诺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何泽慧无一不是在中国接受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赴美留学后取得的杰出成就,对科技进步甚至全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说明我们不缺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甚至更胜一筹。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西方国家在科研和高等人才培养上的开放态度,严谨精神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如此,作为在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教育上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微语】破千重关心怀天下,读万卷书志在四方。

本文地址:http://www.liuqiuyi.com/liuxue/251063.html

转载说明:文章《天才!95后中国博士留学生登《自然》》由【留求艺】原创发布(部分转载内容均有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天才!95后中国博士留学生登《自然》的相关文章

留学二三事


最接地气儿的互联网留学交流分享平台。

留学方案获取